黑龍江打樁公司介紹溶洞樁基施工方案
1.片石粘土筑壁法
溶洞內無充填或半充填,溶洞高度不太大,一般在3m以內,但存在嚴重漏水,護筒內水頭高度不能保持時,可采用片石、粘土和整包水泥(按1 m3:3 m3:0.75 t比例,順序為袋裝水泥、袋裝粘土、片石)回填沖擊,用0.5~0.8 m小沖程,不循環泥漿干打幾分鐘,使回填物充分密實,再加漿提高水頭到正常高度,等水泥初凝具有一定強度,將漏漿處堵住后再使用小沖程繼續鉆進,形成人工泥石護壁。如此反復多次回填片石、粘土和整包水泥,反復沖擊直至形成泥石護壁并不再漏漿為止,這也是個比較成熟的施工方法。粘土片石筑壁法施工時,鋼護筒必須穿透砂礫及卵石層等透水層,坐落在不透水的亞粘土層上,這樣可以防止由于溶洞漏水,水頭高度急劇下降而造成的坍孔。嚴禁因為鋼護筒短,沒座在亞粘土層上,造成坍孔,導致鉆頭被埋在孔內,護筒埋置采用鋼護筒跟進法。
2.常規成孔法
當溶洞內有充填物,是可塑或軟塑的亞粘土,并且溶洞不漏水的情況下,這時不管溶洞有多大,也不管溶洞垂直數量有多少,都可以不考慮溶洞的存在,而按照正常的地址情況施工,采用沖擊鉆成孔,洞內的圖紙和溶洞外的圖紙沒有什么區別,可以按無溶洞的情況施工
3.鋼護筒跟進法
溶洞較大,單層或者多層溶洞成垂直穿珠帶狀情況下,采用鋼護筒跳進法施工,該方法就是一面沖孔,一面接高護筒,并且將其壓到或震動下沉至已鉆成的孔內,當樁孔穿過多個溶洞并且成功造壁,在下面沖孔時,上面已形成的泥石護壁坍塌漏水并且無法解決時,可以鋼護筒跟進到這個位置堵漏。
4.注漿法
溶洞層數較多,為串珠狀,溶洞位置勘測準確,溶洞大于0.5m小于3m,土層中有較厚的砂層,溶洞漏漿會引起坍方的情況下,采用預先壓注水泥漿,待水泥漿壓注工作完成24小時后開始鉆進。壓注時壓力控制不大于0.4Mpa,并直到穩定兩秒后再進行下一個孔的注漿,或相鄰孔冒漿為止。
5.帷幕注漿法
針對高度大于8m的溶洞,采用帷幕注漿法,注漿采用水泥砂漿注漿,單管注漿,注漿壓力為0.5—1.0Mpa,注漿范圍為整個溶洞高度,帷幕的范圍以樁中心以外5m,每隔一米提管一次,注漿孔間距3—5m,根據測量放樣成梅花形布置。在距離樁周邊5米的范圍布置鉆孔位置,鉆孔位置不得隨意調整,鉆孔位置需設置護樁。選用合適地質鉆機或者潛孔鉆機并配置好壓漿機,保證注漿工作與鉆樁工作同步,成孔空閑時間不宜過長。鉆孔采用隔行跳打,不得漏鉆,要求孔壁垂直。成孔后,及時安放注漿管,連接注漿機,調整設備,拌合水泥漿,拌合好的漿液中不得有結塊,確保設備工作正常。先將注漿管位置設置在距離孔底0.5m處,注漿開始采用0.4Mpa的注漿壓力,在預定的位置上,采用低壓送漿,在漿液充足后采用1.0Mpa的壓力持壓應大于10分鐘,然后提管1m,繼續下一階段的注漿工作。